pg电子官方网站

走进pg电子官方网站

中国专业能源计量设备、系统和服务供应商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到2025年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尺度化试点

时间:2024-08-20   来源:发改委    人气:14180

据国家生长革新委8月8日消息,国家生长革新委、市场监管总局及生态环境部近日宣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尺度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

其中明确,凭据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尺度、采信一批团体尺度、突破一批国际尺度、启动一批尺度化试点 。2024年,宣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尺度,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尺度全笼罩 。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物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尺度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物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尺度化试点 。

凭据统筹生长、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 。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尺度和尺度物质,开展25项要害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要害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元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事情稳步推进 。

全文如下:

国家生长革新委 市场监管总局 生态环境部关于

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尺度计量体系建设

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长革新委、市场监管局(厅、委)、生态环境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生长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事情的意见》和《国家尺度化生长纲要》《计量生长规划(2021—2035年)》,落实《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尺度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各项任务部署,充实发挥计量、尺度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订价政策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总体目标

凭据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尺度、采信一批团体尺度、突破一批国际尺度、启动一批尺度化试点 。2024年,宣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尺度,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尺度全笼罩 。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物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尺度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物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尺度化试点 。

凭据统筹生长、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 。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尺度和尺度物质,开展25项要害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要害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元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事情稳步推进 。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尺度研制 。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尺度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事情,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尺度 。

(二)加强产物碳足迹碳标识尺度建设 。宣布产物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尺度,统一具体产物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要领、数据质量等要求 。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物碳足迹国家尺度,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 �?沟缱拥缙鳌⑺芰稀⒔ú牡戎氐悴锾甲慵3叨妊兄� 。研究制定产物碳标识认证管理措施,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尺度 。

(三)加大项目碳减排尺度供应 �?鼓苄嵘⒖稍偕茉蠢谩⒂嗄芾谩⒓淄榧跖庞肜玫鹊湫拖钅刻技跖帕亢怂愠叨妊兄剖虑� 。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要领学纳入国家尺度体系,支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应用场景 。

(四)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尺度攻关 。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要害碳减排技术尺度研制,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尺度 。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尺度,尽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尺度 。抓紧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尺度体系 。

(五)提高工业领域能耗尺度要求 。修订提高钢铁、炼油、燃煤发电机组、制浆造纸、工业烧碱、稀土冶炼等重点行业单元产物能源消耗限额尺度,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基本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节能配套尺度 。

(六)加快产物能效尺度更新升级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升级工业通用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办公设备、厨房电器、照明器具产物能效尺度,扩大能效产物笼罩范围,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尺度,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物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 。

(七)加强重点产物和设备循环利用尺度研制 。制定汽车、电子产物、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尺度,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尺度 �?雇艘酃夥璞浮⒎绲缟璞浮⒍Φ绯鼗厥绽贸叨妊兄�,加大新能源产物设备的绿色设计尺度供应,加快研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尺度 。凭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则》要求,研制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系列国家尺度 。

(八)扩大绿色产物评价尺度供应 。修订绿色产物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尺度 。在消费品基础上,制定钢管、建材、染料等工业品绿色产物评价国家尺度,修订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纸和纸制品等绿色产物评价尺度 。充实利用市场资源,将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团体尺度纳入绿色产物评价尺度清单 。

(九)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 。面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的需要,结构建设一批计量尺度和尺度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通报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尺度和尺度物质名录,连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事情 。

(十)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 。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 。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 。

(十一)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 。制定重点排放单元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推动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 。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陈诉指南,强化碳核算数据优先来源于计量器具的要求 。充实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勉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收罗和分析系统 。凭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考试证平台 。

(十二)开展共性要害碳计量技术研究 �?固寂欧旁谙呒嗖饧屏坎蝗范ǘ绕蓝ㄒ煅芯�,连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都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要害计量技术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 。

(十三)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 。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要领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天然气排放因子实测研究等,在火电领域研制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气体浓度校准装置,不停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

(十四)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 。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国家碳计量中心顶层制度设计和建设任务推进 。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和重点排放单元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不停提升碳计量能力水平 。

(十五)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 。加强“双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体例重点排放单元碳计量审查规范、牢固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 。

(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 。组织各地域对建筑建材、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数据中心、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资助用能单元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不停提升用能单元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国家生长革新委落实“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件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尺度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 。充实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尺度化总体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全国碳排放管理尺度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结合分管领域加强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有效形成事情合力 。

(二)强化宣贯培训 �?固己怂恪⑻技跖畔喙丶屏俊⒊叨戎兜男崤嘌�,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在企业形成学尺度、用尺度的气氛 。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元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以及专门的计量、尺度化人员 。勉励企业与相关高校、专业机构合作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尺度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班 。

(三)开展先行先试 。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尺度化试点,勉励企业建立碳排放尺度管理体系,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减排技术,推动碳排放“减得掉、减得下”,到2025年建设100家试点企业和园区 。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碳计量要求,在山东、浙江等地组织200家以上企业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 。组织开展零碳园区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经验交流 。

(四)加大经费支持 。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尺度的支持力度 。统筹利用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要害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 。

(五)深化国际合作 。连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尺度领域国际合作,充实发挥我国专家在国际计量和尺度化组织中要害作用,不停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加入度和孝敬度 。连续开展国际尺度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尺度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 。

国家生长革新委

市场监管总局

生 态 环 境 部

2024年7月14日

分享到:
微信客服二维码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网站地图